“对肿瘤说不,对早筛说行”全民科普与行动倡议书
在肿瘤面前,几乎没有人可以泰然处之,谈笑风生,人生瞬间变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恐惧和绝望在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中挥之不去。
盘点 | CTC走近国内各类肿瘤临床指南和共识
循环肿瘤细胞(CTC)自19世纪首次被发现后,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其在肿瘤检测的临床价值逐步得到权威认可,近年来陆续被纳入各类肿瘤的临床指南和共识,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国内的相关指南和共识。
顶级医学期刊BMJ连续发表2篇 | 每天喝10
法国巴黎13大学Eloi Chazelas等人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发表研究论文,即含糖饮料的摄入与整体癌症和乳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 纯果汁也与整体癌症的风险呈正相关。
【重磅】朱焕章团队报告趋化因子受体修饰CART
复旦大学朱焕章教授团队首次将趋化因子受体联合CAR T细胞治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为推进实体瘤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重磅!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最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团队近期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COVID-19重症患者肺损伤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试验》研究的文章。
李智教授|5930例结直肠癌荟萃分析:中国人群
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李智教授主导了对中国人群结直肠癌中不同MSI检测位点Panel的阳性检出率数据的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和数据已经在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期刊发表。
阿趣课堂 | 第27期“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及
阿趣课堂第27期培训班将于2021年4月17日-21日在上海举办,代谢组学牵着蛋白组学的手走来了,蛋白+代谢,课程覆盖更全面。
从肺癌患者7年随访数据看FR+CTC检测在肺癌
格诺作为国内液体活检领域的引领者,始终致力于通过“液体活检”实现肿瘤的精准检测,用科技助力精准抗癌。
【盘点】肠道微生物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作为人体最庞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不仅能调节人体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新发现】厦门大学王鑫团队揭示抗癫痫“老药”的
该研究首次从轴突线粒体运输这一全新视角揭示了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并发现抗癫痫药——丙戊酸大幅度减缓模型小鼠的疾病进程,具有较强的转化应用价值,有望为共济失调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新冠舌”、“新冠眼”、“新冠脚”......
据海外网援引《西日本新闻》18日消息,今年1月,福冈市一位14岁的中学生在医院就诊时称自己“脚趾变得很奇怪”。他的左脚小指、无名指和中指肿胀成紫色,“像被霜打过”。这名学生在去年末确诊新冠肺炎,而他每周上体育课的教室出现了多名确诊患者。该学生在家中疗养时发烧到38度,还头疼、咳嗽,这些症状一天就好转了。可烧退2天后,脚趾开始肿,一个月都未见好转。
【Nature子刊】让巨噬细胞携带二甲双胍,增
研究团队构建了甘露糖(Man)修饰的巨噬细胞来源微颗粒(MPs)并负载二甲双胍(Met)。该载药微颗粒(Met@Man-MPs)能有效靶向肿瘤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促进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逆极化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M1型,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中国七城市午睡调查:有规律的午睡或有助于减缓认
安徽芜湖第四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与没有午睡习惯的人相比,有规律的午睡可能有更好的思维敏捷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午睡似乎与更好的位置意识、语言流利度和工作记忆有关。
【新进展】BD公司携免疫响应抗体组合助力单细胞
诺禾致源携BD AbSeq Immune Discovery Panel(IDP)抗体组合高效助力您的科研之路。
【重磅研究】时空分子医学:临床转化医学的新时代
【编者按】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王向东教授在国际临床转化医学杂志(Clin Transl Med,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tm2.294; 影响因子7.9)上率先提出来“时空分子医学”这个新概念,把临床医学和分子医学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将成为临床转化医学的新世纪。时空分子医学以贯穿传统临医学、现代医学、未来医学为主题,使临床医学多维化:把临床医学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分子概念和整个医学概念融为一体。时空分子医学将为未来临床医学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华等人利用器官芯片和活病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团队和合作者利用器官芯片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组织水平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并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该论文。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