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物再遇挫折!葛兰素史克血癌药物Blenr
这是全球第一款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靶向药,同时也是GSK在2020年获得的第五个重要药物批准。
“神药”抗癌功能新发现!二甲双胍能够增强自然杀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疾病。最近,有团队确定了二甲双胍介导的免疫抗肿瘤功能的新作用:通过下调头颈鳞癌中的CXCL1趋化因子,从而提升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柳叶刀子刊】辅助诊断新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检
胰胆道癌患者的临床预后通常较差,5 年总生存率低于 20%。这主要与诊断较晚有关。准确的术前诊断,包括与良性疾病的鉴别,对于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至关重要。在这里,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呀就人员开发了BileScreen,这是一种基于胆汁样本中大规模平行测序突变和甲基化变化来诊断胰胆道癌的灵敏检测方式。
黄金运动时间出炉!你选对了吗?两大研究发现:清
运动可以预防多种癌症,但一天中的运动时间你选对了吗?扰乱身体的昼夜节律会增加癌症风险。近来,有两项研究发现:清晨锻炼似乎比当天晚些时候锻炼更能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夜间运动似乎对前列腺癌有中等程度的保护作用。无论总体体力活动如何,早晨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突出了时间活动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潜在重要性。总的来说,清晨8-10点锻炼,不仅可以使癌症风险降低27%,还可以使中风降低17%。
液体活检再进一步!新型AI血液检测肝癌病例数量
目前,大多数癌症诊断都需要通过手术切取组织活检,或从可疑的肿瘤部位进行取样分析。这些侵入性方法不仅耗时、费用高,还会因有创伤而给患者带来痛苦。
【Cell】新研究揭示人类5000多个必需基因
必需基因控制着细胞生存所需的基本功能(转录、mRNA剪接、翻译、囊泡转运、DNA复制、细胞分裂等)。系统性地破坏这类基因的功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传统方法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包括成本、可行性和完全消除必需基因活性的能力。
【Science】关键蛋白异常高表达,曾启群等
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当体内出现恶变细胞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通过免疫机制特异地清除这些“非己”细胞,抵御肿瘤的发生发展。一方面,机体可通过天然和获得性免疫抵抗肿瘤的发生;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的识别和攻击。肿瘤的发生与否及转归如何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总体作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探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快讯】助力创新,共推细胞、基因产业发展,20
论坛由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指导,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
闻“香”识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者首次发现犬
长期以来,我们在诊断中很少会使用到嗅觉,而狗狗却一直在识别人类气味的变化发展。古希腊人谈到医生使用他们的嗅觉进行诊断,但这个想法大多时候都被忽视了。直到近代,1989 年发表在《The Lancet》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第一次证明了狗的嗅觉可以用来诊断疾病,甚至是检测出癌症。
32岁即任复旦博导,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
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15位35岁以下青年学者获选。其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江一舟教授荣获此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曾评价:“他用心服务病人,在临床实践中敏锐捕捉科学研究的方向,奔忙于病房和实验室,真正做到临床科研两不误。” 樊春海院士称:“他为人低调、谦和、稳重,对待科研有着不屈的韧劲、坚定的毅力和开阔的胸怀,对学术抱有极大的热情,对科学问题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人造红细胞”首次用于人体试验!或将彻底改变血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与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等研究机构联合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首次将实验室培养的红细胞注入人体内。已有两名被试接受了 5-10 毫升的“人造血液”,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尚未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29岁,9篇CNS!获“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
白蕊,29岁,现为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随着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29岁的白蕊成为获奖学者中最年轻的科学家。
栏目推荐
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 |
【快讯】翌圣生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