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温州医科大学:发现结肠炎
结直肠癌(CRC)和炎症性肠病(IBD)正日益引起全球健康关注。尽管临床表现不同,但这两种疾病有着复杂的遗传和分子相互作用。Hippo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IBD和CRC的发病机制有关。环状rna (Circular RNAs, circRNAs)因其在包括IBD和CRC在内的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而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对IBD和CRC中涉及的特定circRNAs及其功能的全面了解尚缺乏。
再取进展!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癌症潜在预测因
放射抗性是晚期宫颈癌(CC)的主要死亡原因。最近,RNA修饰的失调被发现是辐射和药物抗性的调节机制。本研究目的是探究5-甲基胞嘧啶(m5C)在宫颈癌放射敏感性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
有效抗肿瘤!浙江大学纪建松团队:发现肝癌治疗联
肝细胞癌(HCC)的预后受到其复杂分子特征和多变的肿瘤微环境(TME)的限制。在这里,研究人员专注于阐明母源性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在HCC发生、进展和转移中的功能后果,并探索MELK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调节的影响,同时阐明相应的信号通路。
细胞竞争驱动耐药!复旦大学郭坤团队发现克服肝癌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竞争是多细胞生物中重要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细胞竞争和肿瘤耐药之间的机制作用仍然不明确。
【Nature子刊】上海交通大学朱军/蔡瑜团队
胶质瘤新靶点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ORC6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模式、生物学功能和潜在机制。
【JECCR】南京医科大学王科明/李娟团队:发
转移是结直肠癌(CR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素。长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在CRC相关血管生成中lncRNA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尚未阐明。
【CTM】武汉大学鄢友娥教授团队揭示糖尿病治疗
白色脂肪组织(WAT)在维持全身能量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其机能障碍参与了糖尿病的调节过程。然而,其内部调节机制尚不明确。
【JECCR】河北医科大学赵群团队:发现新型癌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六基因表达生物标志物组合,以增强对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腹膜复发和微转移的早期发现和风险分层。
诱导铁死亡!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浙江大学:发现结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KRAS突变限制了抗EGFR抗体联合化疗治疗CRC的应用。因此,需要新的靶向治疗来克服KRAS诱导的肿瘤发生。最近的证据表明,抑制PI3K可导致铁死亡,这是一种与KRAS突变细胞密切相关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发文:发现癌转移新
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芳烃受体核转运因子样2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 like 2, ARNTL2)是一种核心的昼夜节律基因,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ARNTL2在鼻咽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STTT】南京医科大学张业伟教授团队发现肝癌
超过90%的肝细胞癌(HCC)病例是在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使得HCC的肿瘤微环境(TME)具有独特性,因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和癌干细胞(CSCs)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HCC的进展。然而,CSCs在HCC发展过程中调控肿瘤间质动态的机制仍不明确。
【Nature子刊】南京大学华子春/庄红芹团队
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高基础自噬和增强的线粒体裂变支持细胞迁移,促进癌细胞代谢的可塑性。在这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针对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和自噬途径的新型联合治疗TNBC的方法。
新发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发现癌转移治疗新策略
淋巴结转移(LNM)有助于远处肿瘤的侵袭,是导致原发性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然而,ICC细胞是如何在原发肿瘤免疫微环境中逃避免疫监视并进而转移到淋巴结(LNs)的,目前仍不清楚。
迎难而上!同济大学医学院:揭示“最毒乳腺癌”潜
紫杉醇(Paclitaxel, PTX)耐药是导致“最毒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联合治疗靶点。
【STTT】北京大学合作发文:转移性食管鳞癌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大多数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中过表达,但抗EGFR治疗提供的生存益处有限。
新思路!中山大学发现“癌王”胰腺癌临床管理靶点
吉西他滨耐药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化疗效果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新的策略来使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
新视角!重庆医科大学发文:揭示乳腺癌获得性耐药
内分泌耐药是激素受体阳性(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患者面临的重大临床挑战。ER和ERBB信号通路的失调被认为与耐药的发生有关,但这些通路的整合尚不清楚。虽然SMAD4在肿瘤发生中发挥着多种作用,但其在内分泌耐药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了解。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